在蕭山,第一批以企業命名的路有兩條,一條是萬向路,一條是亞太路。在蕭山,将鷹做成标識的企業有兩家,一家叫萬向,一家叫亞太。在蕭山百強企業中,從汽配行業起家且做得風生水起的老哥倆,就是萬向集團和浙江亞太機電集團。
萬向,蕭山的“三張金名片”之一,中國鄉鎮企業的一面旗幟。與萬向“如日中天”的盛名相比,出身“社辦企業”的亞太低調卻顯不俗,中國汽車制動器行業的絕對“統治者”,蕭山最“專注”的民企。有人說,一部48年的亞太史,半部蕭山民企史,不無道理。
(一)亞太的路
亞太路,與蕭山湘湖毗鄰,自東向西,全長4公裏,雙向6車道,車來人往,是蕭山一條經濟主幹道路。
當年,出資20萬元買下了亞太路20年冠名權的黃來興,今年80虛歲,身體硬朗。每天一早,司機開車送他從亞太路駛入亞太集團總部大樓上班。
黃來興,亞太集團創始人,是蕭山“元老級”的民營企業家。
敲開黃來興辦公室門,碩大的世界地圖映入眼簾,在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的版圖上,鑲嵌着星星點點的黃色小磁鐵,黃來興向我們介紹說,這就是亞太汽車制動器産品覆蓋的區域,亞太布局投資建廠的地方。亞太的産品,從這裏走出“石岩鄉”,走進“大上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就像面前的亞太路,通達四方。
2023年,中國汽車産銷首次突破3000萬輛,同比實現11.6%—12%的增長。在這一波“紅利”中,主營爲整車廠配套制動系統的亞太集團,憑借中國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實力,成爲汽車零部件行業中的佼佼者。2023年,亞太集團實現營收74億元,業績喜人。
亞太的路,越走越順了。21年前的2003年3月,黃來興站在上海黃浦江邊第一次有了真切的感受。這一年,也是亞太的高光時刻。2002年,蕭山工業經濟總量首次力壓江蘇的江陰市,成爲中國縣域的“老大”,2003年,蕭山“工業沖千億,寶馬贈英雄”,亞太是排名第十的功臣。
這一年的3月,在上海,黃來興以亞太集團董事長的身份與德國FTE公司副總裁傑士勒先生就轎車制動系統技術合作達成協議,德國FTE公司在上海的市場份額轉讓給亞太。
德國FTE公司掌握着世界最先進的制動系統核心技術,爲頂級的寶馬、奔馳、大衆等整車廠配套制動器。大衆、通用公司在上海生産的各類轎車大多選用了FTE公司生産的制動器。
亞太與德國FTE此番牽手,宣告亞太生産的制動器堂堂正正進入中國最頂端的上海汽車市場。爲了這一天,黃來興足足等了23年。
1976年,接手社辦農機廠的黃來興,在滬邂逅了上海第二汽車底盤廠的一位姓許的工程師。這次偶遇,成全了黃來興和他的亞太。在許工程師的指導下,1979年,黃來興和夥伴們生産出了第一台汽車制動器,并成爲上海“581”三卡汽車廠的制動器供應商。
1980年,上海“581”三卡生産廠與德國大衆公司合資,生産桑塔納轎車,其制動器改由國外公司配套。無奈中,“亞太”退出上海市場。
黃來興二進“上海灘”時,亞太公司已成爲中國最大的汽車制動系統生産廠家。而黃來興,也已成爲中國汽車制動器行業的風雲人物。這一天,亞太迎來了第一次大飛躍。
此後的又一個二十年間,亞太的當家産品汽車制動器,已延伸出基礎制動器、電子制動器、智能駕駛三大系列。以鼓式制動器、盤式制動器、真空制動器爲主打的基礎制動器,國産汽車客戶擁有率90%,産品占有率25%。像紅旗車的制動器100%來自亞太。第二代的電子制動器,是當下最火爆新能源車的“寵兒”。更可喜的是随着智能駕駛産業鏈完成布局,世界領先的輪毂電機驅動系統引入國内,第三代智能駕駛已量産。
時下的黃來興有了新的身份,亞太集團黨委書記。亞太集團董事長已由小兒子黃偉潮接棒,上市公司“亞太股份”則由大兒子黃偉中掌管。
退居“二線”的黃來興談起制動器的身世如數家珍。以前,亞太在國内市場與歐洲品牌一争高下,現在,亞太的産品銷售網絡覆蓋國内各大知名的整車企業和國際著名的汽車跨國公司,并自營出口到美洲、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區,已進入通用、大衆、本田、日産、馬自達、Stellantis等國際全球采購平台,産品已國際化了。
按黃來興的話來說,亞太的國際化之路已全面開啓。
(二)亞太的花海
2007年,亞太從石岩山腳下的老廠區搬入新廠區。後來,門前的大路開通,以“亞太”命名,2015年,新廠區裏又建起了亞太科創園。
黃來興說,亞太遇上“三個好”,生在一個好地方,趕上一個好時代,進入一個好行業。
亞太的新廠區隔着馬路,是湘湖的最大花海區。春秋兩季,這裏鮮花怒放,遊人如織,是蕭山的打卡地。
亞太集團的展廳,面朝湘湖,正對着這片花海。在展廳,一件件擁有自主技術的汽車制動産品,從基礎制動到電子制動,再到智能制動,一一整齊擺放着,猶如湘湖花海裏盛開的花朵,生機無限,繁花似錦。
黃偉潮特别向我們推介了亞太制動器的二代,自主研發ABS,亞太制動器的三代,智能駕駛。在黃偉潮眼裏,它們是亞太的兩朵并蒂蓮,與湘湖的花海相映成趣,各自缤紛精彩。
爲了這兩朵并蒂蓮的綻放,亞太投入的研發力量和研發資金接近“瘋狂”。
時間回到2000年,當時全球最好的汽車電子制動系統,大衆熟知的ABS防抱死系統基本被國外車企壟斷,國内汽車市場情況亦是如此。
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ABS!否則,随時可能被别人“卡脖子”,黃來興從危機中看到了最大的商機。
現爲亞太機電集團董事長的黃偉潮接過了這一“硬活”。從基礎制動器到電子制動器研發生産,對于亞太來說是第二次飛躍,對黃偉潮來說更像是第一次創業。
黃偉潮1994年入職亞太,當過一線工,幹過銷售,做過管理,摸爬滾打多年,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了。可他萬萬沒想到,接下來的5年是如此坎坷,亞太幾乎被逼到絕境。在一次次的碰壁後,黃偉潮和他的團隊最終鎖定了“産學研+市場”全新的“打法”。
這個時候,清華大學宋健教授率領的軟件編程團隊加盟了;北京JEEP成了合作方,雙方商定,一款即将上市的車型上配備亞太研發的ABS防抱死産品,加之亞太在制動器生産良好的硬件基礎,新“三國聯盟”成型,亞太的ABS防抱死産品研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2004年,曆時5年,亞太成功實現了ABS的産業化。北京JEEP也上市了國内第一款用上國産ABS防抱死産品的車輛。這是亞太發展曆程上的一個重大裏程碑,更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它标志着國内ABS産品由國外企業“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成功打破。2005年,亞太自主研發的ABS取得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亞太技術中心被認定爲國内制動器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成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亞太,并沒有止步。
2020年9月的德清,亞太股份,以“引領科技智駕未來”爲主題的技術交流會推介會引來業内的高度關注,亞太第三代産品正式發布。
在汽車智能化的“風口”, 在全球汽車産業從燃油時代的上半場,轉入電動智能時代的下半場,亞太顯然是有備而來的。亞太,完成智能駕駛産業化轉型,率先實現智能駕駛系統的量産,成爲國内唯一一家完全自主的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生産供應商。
當天,在德清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現場,配裝亞太自主研發77GHz毫米波雷達和前視覺的ADAS系統的車輛,低速行駛接近汽模障礙物,駕駛員沒有踩制動踏闆,車子已穩穩定在障礙物前。
試車安全過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這樣評價,在智能駕駛産業鏈上,亞太股份是國内少有打通“感知—決策—控制”體系的企業之一,引領推動産業實現技術的叠代升級。
亞太股份董事長黃偉中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亞太ADAS産品已配套奇瑞螞蟻車輛,未來,亞太将與更多整車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亞太打通智能駕駛産業鏈,且多款産品實現量産,亞太迎來了第三次的飛躍。這一波的科技創新,亞太用了6年時間。
2015年,Google無人駕駛車首次被獲準在公路上測試,這是全球汽車行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步。也就是在這一年,亞太開始布局無人駕駛,戰略投資、引進人才、更新設備,僅研發費用一項就逐年上升。
從2015年到2020年無人駕駛産品尚未産業化期間,亞太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從3.5%上升到5%,年度研發費用從1.11億元上升到1.6億元。
“那6年,基本處于‘燒錢’階段,完全是靠老産品銷售大量補貼研發費用,其間甚至還出現了兩年的虧損。”當年的艱辛與壓力,今天的黃偉潮已如釋重負。
亞太仍舊在加碼自主創新。2023年,亞太研發費用已達到2.4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6%。
伴随着亞太ABS和智能駕駛這兩朵并蒂蓮的綻放,亞太汽車電子研究院也日顯家大業大,從初時的不足10人,到今天近200人,這裏集聚起中國乃至世界頂流的制動器各路專業人才,未來這裏産出的産品,我們一時還叫不上名,但可以肯定,它們有着無限的想象。
他們,就是我們亞太的“花海”,黃偉潮堅定地說。
(三)亞太的鷹
亞太廠區的大門朝北開在亞太路上,一尊雄鷹雕像立于大門頂。雄鷹雙翅高振,呈一飛沖天、遨遊九州狀。雄鷹凝神聚目,雙爪緊抓“地球”。志存高遠,卻又腳踏實地,這就是蕭山很有名頭的亞太鷹。
行政樓,集團高層辦公區,不時可見各種鷹擺件。
“門口這隻雄鷹,是2007年新廠區啓用時安放上去的。”黃來興說,它是亞太這些年來一路發展和成長的圖騰。
在黃來興看來,鷹,視野開闊、視力敏銳,一旦确定獵物就毫不猶豫行動,快、準、狠,這是鷹的特征,也是亞太的特質。
1992年底,“亞太”二字首次用于企業名,新亞太的目标定位就是“走出國門、立足亞太、面向國際”。像雄鷹那樣,搏擊長空,成爲亞太的文化與精神。
在蕭山,以鷹爲标識的另一家企業就是甯圍的萬向集團,萬向的鷹由美國舍勒公司贈送,舍勒當年是美國一家生産萬向節的企業,是引領萬向進入這個行業的“師傅”,後來“師傅”被“徒弟”收購了。
亞太的鷹和萬向的鷹,是否有某種的關聯,是民間感興趣的話題,因爲這兩家蕭山的本土企業,是蕭山民企最原汁原味的縮影。一同以生産汽車零部件起家,一同追尋從蕭山走向世界的夢,創始人又是同齡人。
40多年前,黃來興與魯冠球背着大包小包,到山東膠南汽車零部件展銷會“闖關”的場景,在黃來興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爲什麽?因爲全國性的行業會議,鄉鎮企業、社辦企業沒資格參加,他們被擋在門外了。不讓進,兩人就在展館外打地鋪推銷各自的産品,沒想到,一盆冷水從樓上當頭澆下,兩人成了“落湯雞”,被澆了個“透心涼”。沒事,繼續吆喝買賣。若幹年後,兩人都成了業内“教父級”大佬,這是後話了。
黃來興說,我們那一代,創辦企業就是靠“四千精神”幹成的,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今天,也一樣。
在兒子黃偉潮眼裏,亞太與萬向還是有着差異的。與萬向實施多元化戰略不同,亞太始終深耕汽車零部件這“一業”,至今沒有多元化擴張。
黃來興打趣稱,可能是自己膽子比較小吧?有時候,想到集團賬戶裏還存着20億元,睡覺都放心。
黃偉潮卻認爲,是父親專注的特質決定了亞太的氣質。“父親信奉誠信,一生堅持隻做一件事,也經常這樣教導我們。父親是一個實業家,戰略上,父親像隻老鷹,認準一個方向就義無反顧;戰術上,他像頭牛,一直腳踏實地、親力親爲。”
黃來興的微信名就叫“老黃牛”。“老牛自知夕陽晚,不待揚鞭自奮蹄”,或許挂在黃來興辦公室最顯眼處牌匾上的這句話,就是他最真實的寫照,始終把工作當作人生最大的追求。與主業外的投資謹慎相比,黃來興在産品叠代的科技創新,在高科技引領下産業布局上,膽大且狂放。
爲什麽亞太對自主創新這麽熱衷?黃來興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年,他到德國南部的一城市考察,引進液壓泵技術,在交談中市長說:“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你們的祖先創造出‘四大發明’開始遠航,你們享受文明社會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在森林裏打獵。”
雖然對方說的是場面話,黃來興聽後卻沉默了。沒有自主研發的技術,隻能跑到國外購買别人的技術,這條路走不遠。回來後,亞太全面實施“科技興廠,自主創新”的發展戰略。
黃偉潮接棒後打理着亞太集團的日常,最認同這一點,将科技視爲亞太的生命線。黃偉潮說,這就是傳承吧。當前的市場環境,已與上一代人初創業時截然不同,但科技驅動、人才驅動始終沒變過,說說很簡單,要把這些最樸素道理做到極緻是不容易的,這恰恰是亞太得以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亞太的前身是石岩公社的一家“社隊企業”,1993年前,連一個中專生都沒有,如今的亞太,一支從大專到博士,涵蓋技能操作型、技術研發型的金字塔型人才隊伍成爲亞太最大的生力軍。
亞太擁有國家認可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技術研發平台,與清華大學等一流學校的産學研合作20多年。擁有授權專利1340項,其中發明專利 97 項,實用新型專利 945 項,領跑國内同行。主持參與修訂國家和行業标準67項,其中國際标準1項、國家标準26項、行業标準40項。
眼下的汽車行業,正越發顯現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變革趨勢。站在新賽道上,作爲國内汽車制動系統行業的龍頭企業,亞太将“制造精品部件,服務名優主機”“建百年老廠,創世界品牌”标語一一上牆。
“這個目标能否實現,就要看下一代了。”對着辦公室那張世界地圖,黃來興微笑着說。
站在他身後的是黃偉潮和黃偉中,他們笑着回應:“聽說,門前的亞太路要拓寬了。明天,亞太的鷹會越飛越高的,亞太的路會越走越寬的。”(轉載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