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东非的坦桑尼亚突然干了件大事,把跟中国签好的百亿巴加莫约港合同牛股堂,说撕就撕了。

这合同可不是小打小闹,2013年就定下来了,里面既有港口,还有配套的工业园,本来是坦桑尼亚想靠它变成东非物流枢纽的关键。
结果它转头就跟英国、日本热络起来,当时不少人都犯嘀咕:这步棋能走对吗?一晃六年过去,当年这个决定到底让坦桑尼亚尝到了甜还是苦?

2019年撕约,不是突然翻脸,是早有伏笔
坦桑尼亚撕合同这事儿,看着像临时起意,其实背后藏着三层原因。
首先是老早就有的条款争议,2013年签协议的时候,中国拿到了这个港口99年的运营权,可坦桑尼亚自己有个《国家土地法》,里面明确说“战略资源得国家把控”。
后来坦桑尼亚投资局也公开提过,这两个规定撞了车,成了马古富力政府后来查这个项目的主要理由。

更重要的是当时政府的政治考虑,2015年马古富力当上总统,想尽快在老百姓心里立住“护着国家主权”的形象。
他就把目光放在了这些对外合作的协议上,还借着西方媒体说的“软性殖民”话题炒热度。
把经济合作和政治扯到一块儿,把查项目当成给老百姓看的政绩,本来能坐下来谈的条款问题,慢慢就变得没法协商了。

还有就是英国和日本在旁边递的“橄榄枝”,这俩国家看准了坦桑尼亚想换合作方的心思,英国说“我能低成本接这个项目”,日本说“我能给你低息贷款”,可从头到尾,没一个拿出过书面的方案。
坦桑尼亚当时没多想,把这种口头承诺当成了真金白银牛股堂,觉得自己找到了更好的下家,干脆就把跟中国的合同给撕了。

代价显现
坦桑尼亚当时可能觉得自己选对了路,可没成想,这一撕约,麻烦跟着就来了,短短两年,经济和名声都受了大影响。
最先受影响的是老百姓的日子,巴加莫约港本来计划招不少人干活,项目一停,这些岗位全泡汤了。

海边靠帮人运货谋生的渔民,因为没了港口周转货物,收入一下子少了三成。达累斯萨拉姆南部的地方,本来指望港口能带动发展,结果基础设施跟不上的问题更严重了,日子比以前还难。
经济上的下滑更明显,看数据就知道,受项目停摆和疫情的影响,坦桑尼亚的GDP增速,从2015年的7%直接掉到了2020年的2%。
2019到2021这两年,外国来投资的钱少了40%,国际上给它的信用评级也降到了CCC+,成了“高风险国家”,想再找其他国家合作,人家都得掂量掂量。

最让坦桑尼亚没面子的是,英国和日本当初许的愿,一个都没兑现。英国说要搞的“基础设施基金”,直到2025年都没见着钱。
日本所谓的支持,也只是办了几期短期培训,跟港口相关的实际投资,一点都没有,后来疫情来了,这俩国家干脆就不管了,把坦桑尼亚晾在了那儿。

终于看清现实
就在坦桑尼亚被经济压力和没人愿意合作的难题困住时,2021年哈桑当了总统,事情慢慢有了转机,她没再硬撑,而是选择务实解决问题。
哈桑刚上台,就做了件实在事,把中坦以前合作的项目都翻出来看了一遍牛股堂,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明白差距在哪儿了。

坦桑尼亚总统哈桑
中国帮着建的坦赞铁路、电厂,全是实实在在落地的工程,能用上的;而英国、日本搞的那些合作,大多是些表面功夫,没什么实际用处。
看清了这点,坦桑尼亚不再端着,主动找中国修复关系,2022到2023年,它连着派了好几拨高级代表团来中国,还主动说“当年的协议条款,咱们可以再谈,怎么合适怎么改”。

中国这边也没揪着过去的事不放,在谈判之后,不仅减免了坦桑尼亚一部分债务,还跟它签了15个合作协议,涉及能源、通信、农业这些实实在在的领域,两国的关系慢慢就回暖了。
为了不让以前“政策老变”的问题再出现,2025年7月1日,坦桑尼亚根据第6号法案,成立了一个叫“投资与特殊经济区管理局(TISEZA)”的机构。

这个新机构把以前的投资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合到了一起,搞了个“一站式服务”,企业来投资办手续更方便了,就是想从制度上让外国投资者放心,别再担心政策说变就变。
2025年项目重启
2025年2月,坦桑尼亚港务局发了个消息,一下子就引起了关注,它跟中国、埃及、沙特三个国家的企业签了协议,巴加莫约港项目终于重启了。

这次跟以前不一样,不是只跟一个国家合作,而是分阶段建。第一阶段先疏通航道、建泊位,既保证项目能赶紧动起来,也考虑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大家一起参与。
除了港口,中坦合作还落到了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2025年1月,中国电建帮着建的班古洛供水项目完工了。

当地百姓已经用上了自来水
这个项目修了20多公里的主管道,还有87公里的分支管网,直接给达累斯萨拉姆南部45万居民供上了24小时的清洁水,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天天早起去远处挑水了。
建这个项目的时候,中方还特意教当地员工技术,从管道怎么焊,到设备怎么维护,一点一点教,最后带出了一支能自己干活的技术队伍,不是建完就走,而是真帮当地培养了人才。

合作的效果很快就显出来了,自重新合作之后,2024年,坦桑尼亚的GDP增速回升到了5.5%,矿业、旅游业因为有外资回来,也慢慢好起来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还预测,2025年坦桑尼亚的经济增速能到6%。能有这样的好转,跟它重新跟中国合作、稳定了投资环境,有很大关系。

结语
坦桑尼亚这六年的经历,说起来挺曲折的,也给其他小国家指了条明路:靠别人口头的承诺去赌国家的发展,最后大概率是一场空;只有实实在在落地的合作,才能真的帮到自己。
当初撕毁合同的时候,坦桑尼亚可能觉得找对了靠山,结果掉进了别人的地缘博弈里,没捞着好处还惹了一身麻烦;现在重新跟中国合作,不是服软,而是认清现实后,选了条靠谱的路。

而中坦这次的合作变化,也给中非关系趟了条新路子。从以前“签一个长期大协议”,到现在“分阶段、多国家一起合作”;从以前主要建大型基建,到现在也帮着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这种灵活的调整,既照顾到了坦桑尼亚想掌握主权的想法,也让合作能长久走下去,不是一锤子买卖。

现在巴加莫约港的工地上还在忙,班古洛的居民打开水龙头就能用到干净水,坦桑尼亚的故事还没结束,但它已经用六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件事。
国家要发展,没什么捷径可走,找个靠谱的合作伙伴,定个稳定的政策,比什么都重要。
天盛优配官方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