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一生充满了诗意和悲情卢深策略,他的爱情故事尤其令人动容。尽管他写下了无数情诗,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放下那段与“丁香姑娘”施绛年的初恋。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话,正是戴望舒心中的写照。他的爱情自施绛年那一刻起,便变得深沉而执着。他坚信那一眼的相遇是天注定,他可以为她在西湖畔当众表白;可以为她创作一首又一首诗,甚至将一生的诗意寄托在《雨巷》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世之作。为了她,他甚至在高楼之上以死相逼,试图换取她的心。
然而,强求的爱情从来不会甜美。为了这段没有结果的初恋,戴望舒牺牲了两段婚姻,甚至付出了他的一生。他始终无法从这段感情的阴影中走出。
展开剩余81%穆丽娟,戴望舒的第二任妻子,原本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戴望舒初恋的“替代品”。1936年6月,戴望舒娶了她。穆丽娟深爱着戴望舒的才华,她将他的诗句视作珍宝,甚至能背诵他的大部分作品。她读懂了诗中的忧伤与哀愁,也正因为这种心灵的共鸣,她陷入了这段爱情。
当哥哥穆时英把她与戴望舒撮合在一起时,穆丽娟感到这简直是梦中的美好。当戴望舒提出结婚时,她既喜悦又犹豫,虽是梦寐以求,却又来得太快,让她感到不安。婚后的生活,曾一度让她放心,因为戴望舒给过她温柔,让她相信爱情与婚姻的美好。她总是带着崇拜的眼神,欣赏着丈夫的诗篇,而戴望舒也显然享受她的崇敬。
然而,随着他们女儿戴咏素的出生,最初的爱恋逐渐消失了。生活的重担开始压得戴望舒喘不过气。尽管他的名气可以带来不错的收入,他们生活优越,享受着高品质的西餐与红酒,但背后只有戴望舒一人承担起这一切。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穆丽娟从不干预,这让戴望舒感到疲惫。他曾以为接受她的美丽与浪漫,就该接受她的懒散与不事家务,但时间久了,这份疲惫让他感到孤独,甚至开始怀念起了施绛年。
穆丽娟很快察觉到丈夫心中的变化。她发现《初恋女》影片中的歌词透出了熟悉的气息,她终于明白了丈夫的冷淡,心里也清楚他依然念念不忘他的初恋。于是,她开始努力改善自己,学着做家务,希望能重新赢得丈夫的心。但不论她如何努力,戴望舒始终心不在焉,冷漠地回避着她。
1940年,戴望舒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尽管他试图通过这段婚姻走出初恋的阴影,最终他依然没有成功。
戴望舒的初恋施绛年,给他的一生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痕迹。1927年,戴望舒因参与革命而面临被捕的危险,好友施蛰存为他提供了避难之地。在施蛰存家中,他第一次见到了施绛年。那时,施绛年穿着淡紫色的旗袍,轻盈的步伐宛如一朵丁香花般飘落下来,戴望舒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施绛年温婉的声音、掩面一笑,几乎让戴望舒失去理智。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戴望舒心动,但施绛年却并不为浪漫所动。
尽管戴望舒用尽了诗歌、用尽了心思,施绛年依旧冷若冰霜。当他在西湖畔单膝跪地表白时,施绛年拒绝了他。即便如此,戴望舒依然安慰自己“她可能是害羞”,然后写下了感动人心的《雨巷》。可是,这些诗句并没有打动施绛年。为了赢得她的心,戴望舒甚至写下生命之誓:“没有你,我的身体与灵魂如同行尸走肉。”他站在高楼上,以死相逼,但施绛年却没有因此动容,反而觉得他更加可怕。最终,她违心地答应了他,然而,她并不真心。
施绛年在戴望舒留学期间支持他,答应他回国后结婚,但当戴望舒归来时,发现施绛年身边已有了另一个男人。戴望舒的心碎了,愤怒之下,他将巴掌甩向了她的脸。这段未果的初恋,成了戴望舒一生的痛。
此后,戴望舒虽然尝试通过婚姻和新感情走出过去,但每一次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穆丽娟、杨静,他们都未能真正填补他心中空缺的那一块。最终,戴望舒放弃了爱情,将自己投身于国家的文学事业中。但即便如此,他的诗中,依然弥漫着施绛年的影子。
戴望舒的生命在45岁时画上句号,他因哮喘病去世。但他留下的诗篇,依然被后人传颂,讲述着关于爱国、爱人和纯粹爱情的故事。他的爱情,热烈而明朗,充满了诗意,却也因无法割舍初恋的痛苦,始终未曾走出。
发布于:天津市天盛优配官方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